易博在线平台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易博在线平台 > 新闻动态 > 49年胡兰畦写信要求与陈毅见面,潘汉年却对她说:他已儿女成群了_杨森_四川_大革命
49年胡兰畦写信要求与陈毅见面,潘汉年却对她说:他已儿女成群了_杨森_四川_大革命

2025-07-06 22:54    点击次数:126

  

当然,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大致不变,同时丰富细节,保持原意。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

1938年年初,叶挺、项英、陈毅等新四军的领导人在南昌开始着手组建新四军的工作。

到了3月初,为了筹备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向岩寺的转移,以及将新四军军部从南昌迁往岩寺的具体事宜,陈毅便于3月上旬提前带领军部十余名工作人员前往屯溪。

正是在屯溪,陈毅迎来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到访,同时与分别了整整十年的老友胡兰畦再次相见。

胡兰畦与陈毅的初次相识,实际上要追溯到大革命时期。

1922年,陈毅自法国留学归国,任职重庆《新蜀报》主笔,发表了大量激进且充满激情的诗词与文章,激起了四川不少年轻人的热情,其中就包括胡兰畦。胡兰畦后来直接跑到报社找陈毅,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经过十余年的革命风雨,尽管陈毅和胡兰畦见面机会不多,但彼此间仍有深远的影响。十年后再度重逢时,胡兰畦已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而当时陈毅依然单身,两人便定下了白头偕老的约定。

展开剩余89%

然而,陈毅禀告父母,虽得他们的认可,但父母仍坚决反对这段婚事。

新四军书记兼副军长项英私下找胡兰畦谈话:“如果你们结婚,你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暂且不结婚,或许能为革命做出更大贡献。”

无奈,两人只得忍痛分离。

陈毅后来在写给胡兰畦的信中写道:“马革裹尸是壮烈的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的牺牲。为革命,我们便默默喝下这杯苦酒吧!若三年内未能结合,便各自自由,互不干涉。”

遗憾的是,由于战乱,两人从此失去联系,而那个“三年之约”最终也未能兑现。

时任新四军军部顾问兼战地服务团团长的朱克靖曾作一首调侃陈毅的诗:“将军为何多憔悴,半是兰畦半为茜。”

诗中“兰畦”指的自然是胡兰畦,“茜”则是陈毅后来结婚的妻子张茜。

胡兰畦的一生颇为坎坷。她是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曾是众人羡慕的焦点,但为了挣脱旧时代的桎梏,她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胡兰畦出生于1901年6月22日,家乡是四川成都酱园公馆街。她家族出自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家世显赫。父亲是一位袍哥舵爷,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母亲则知书达理,是当时社会上的大家闺秀。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为胡兰畦提供了优渥的教育基础。

自幼,胡兰畦在母亲的教导下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她不仅天资聪颖,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孩子大不相同。

尽管如此,胡兰畦依然难以完全摆脱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

1920年冬,她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经商的表哥杨固之,成为她的第一段婚姻。

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让胡兰畦难以获得幸福,两人无论志趣还是生活习惯均难以融合,胡兰畦常独坐床头,怀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惆怅。

她个性独立,在朋友帮助下毅然逃婚,远赴川南巴县做了一名教师。1923年,胡兰畦与杨固之正式离婚。

在川南当教员期间,她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随后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教育长恽代英是共产党员,深刻影响了胡兰畦。她加入了泸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还在《新蜀报》发表公开文章,正是在这里,她与陈毅相识。

陈毅因参加法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在《新蜀报》担任主笔,因诗文出色,在四川青年学生中享有盛名。

1922年夏,胡兰畦赴成都探访友人,经引荐与陈毅见面,两人谈兴甚浓,陈毅还赠诗一首:“小孩子,

不要哭!

跌倒了,

爬起来再跑。”

然而,两人的感情尚未开花结果便告终止。

1923年,军阀杨森东山再起,听闻胡兰畦美貌,立刻萌生娶她为妾的念头。杨森的四姨太田衡秋为求亲代言,但胡兰畦不为所动,婉言拒绝。

这段经历后,朋友秦德君以胡兰畦为原型写成小说《虹》,书中女主角梅行素被描绘成“一如虹般的女子”,以“往前冲”为其特性。

拒绝杨森后,胡兰畦思想日渐进步,1923年与好友杜黄一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妇女联合会,参与川南女界联合会及妇女公会等多个组织。

1924年,她代表四川妇女赴上海参加全国学联第六届大会。临行时,杨森送她100元路费,胡兰畦未拒收,却将这钱用来照顾杨森家人及卫兵,自己则卖掉家产,徒步赴沪。

会议期间,胡兰畦青春靓丽,风采吸睛,被各路记者称作“蜀中美女”、“时尚女郎”,甚至成为当时上海《良友》时尚杂志封面人物。

回到胡兰畦与陈毅,尽管早年相识,但两人尚未涉及婚嫁事宜。

1923年,陈毅赴北京中法大学深造,并在颜昌颐、肖振声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因此失去联系。

再度相见时,已是1927年。

胡兰畦回成都后,仍被杨森纠缠,杨森甚至邀请她出任孤儿院院长。为避纷争,1925年3月,胡兰畦在友人介绍下,嫁给川军青年军官、第三师政治部主任陈梦云,成为她的第二段婚姻。

这段婚姻显得仓促,对胡兰畦而言同样难言幸福。

1926年春,胡兰畦随陈梦云南下广州,起初两人尚未分道扬镳。

胡兰畦在广州结识周恩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受早年马克思主义影响,思想日渐坚定。她还结识了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及宋庆龄,这两位女性对她影响深远。

陈梦云虽热衷革命,但仍是旧军阀部队一员,思想较为保守,夫妻理念出现分歧。

1926年秋,胡兰畦赴北伐前线,武汉黄埔军校新设女兵队,她积极报名,虽遭陈梦云反对,但她坚持独立自主,最终获准参加并以优异表现入选。

此后,胡兰畦与陈梦云逐渐疏远。

在武汉黄埔军校,胡兰畦与游曦、赵一曼、胡筠齐名,被誉为“四大女杰”。

当时,武汉黄埔军校因国民党中央撤销蒋介石校长职位,实行委员制,实际由共产党员恽代英主持,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胡兰畦曾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未获批准。

陈毅调至黄埔军校,担任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组成的校党委书记,因党员身份保密,他在政治部挂职准尉文书,关心胡兰畦的入党进展。

1927年4月,陈毅邀胡兰畦在武汉黄鹤楼用餐,期间关切询问她入党情况。

胡兰畦摇头道:“还没入。我曾申请,但李淑宁劝我与陈梦云离婚,断绝经济关系。我告诉陈梦云,只要他永远革命,我便不与他分开。怎能无故离婚?”

陈毅对党纪了解深刻,曾为她向李淑宁说明情况,最终胡兰畦入党仍难成事,不了了之。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汪精卫解散武汉中央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1927年8月1日,随军东征讨伐蒋介石。

实则,中国共产党已准备武装反抗,教导团名义随军东征,实则赴南昌参加周恩来、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

开拔前一日,陈毅从武汉赶赴汉口,与陈梦云、胡兰畦、范士英等好友告别。胡兰畦特地准备了陈毅爱吃的回锅肉。

饭间,陈梦云与范士英言语间流露对革命的忧虑,唯有陈毅满怀信心。

虽非中共党员,胡兰畦大革命失败后依然遭受打压,1929年更被蒋介石明令驱逐出江西。

国内形势混乱,胡兰畦选择前往德国,后经廖承志、成仿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易博在线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